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医技科室>>核医学科>>业务特色
肝细胞癌早期筛查又添标志物
发布时间:2019-07-0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以及混合型等病理类型。其中90%为HCC,在世界范围内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六位,且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死亡率居第二位。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到中晚期,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因此,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检测对HCC的早期监测,治疗监督和预后判断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目前,甲胎蛋白(AFP)作为HCC的经典肿瘤标志物已普遍用于全球临床实践,但临床上约有⅓的HCC患者血清AFP检测为阴性,而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中却可能出现假性增高的现象,其临床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核医学科开展新项目“肝细胞癌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是近年来HCC诊断领域出现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PIVKA-Ⅱ是一种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异常凝血酶原蛋白,是肝脏合成的无凝血活性的异常凝血酶原。其产生是基于在恶性肿瘤细胞中由于凝血酶原前体翻译后羧基化的缺陷而产生。有研究表明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86%和93%,明显优于AFP。PIVKA-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HCC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到中晚期,丧失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故早期的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于肝硬化患者(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因HBV、HCV或其他病因染上慢性肝病的患者等肝细胞癌的高危人群中建议每3-4个月检测PIVKA-Ⅱ和AFP,可以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诊断,从而减少肝细胞癌的漏诊和误诊。有数据显示,91例肝细胞癌PIVKA-II阳性56例(62%)而AFP阳性43例(47%),二者联合检测时阳性76例(86%);小于2cm独立型肝细胞癌PIVKA-II阳性率53%,而AFP为49%,二者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则达84%;高分化型肝细胞癌时PIVKA-II阳性率71%,AFP为29%,二者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则达82%;小于2cm高分化型肝细胞癌时PIVKA-II阳性率58%,AFP为25%,二者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则达75%

理想状态下,肿瘤标志物水平在经有效治疗后应降至正常范围内,并在影像学诊断肿瘤复发前升高。研究发现,在HCC患者经手术,肝动脉化学栓塞疗法和射频消融术后动态监测PIVKA-Ⅱ和AFP的水平,PIVKA-Ⅱ可以用于HCC治疗效果的评价,且优于AFP。当HCC复发时,PIVKA-II可在术后18个月监测到455AU/L的升高,而AFP到24个月时仍正常。癌血管侵犯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侵犯后出现肝内或肝外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PIVKA-Ⅱ的水平是发生血管侵袭及肝外转移的重要预测因子,因此动态监测PIVKA-Ⅱ水平有助于早期观察HCC的复发。研究显示,当PIVKA-II<100AU/L时,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为100%,94.6%,84%,PIVKA-II >100AU/L时,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为96.1%,77.2%,58%。

单项肿瘤标志物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PIVKA-Ⅱ与AFP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无明显相关性,因此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

检测医嘱:

PIVKA-Ⅱ:GXBAZLBZW(肝细胞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A、B、C组)+PIVKA-Ⅱ:ZLBZW…+GXBAZLBZW

标本采集:

PIVKA-Ⅱ:核医学紫管采集空腹静脉血3ml(单独采血)

现有组合按原要求执行,每天12:00前送至我院核医学科四楼标记免疫部

详细咨询电话:0877-2038901

(林明   吴晓丹)

编辑:李海燕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