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防止疟疾
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1、什么是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 是疟原虫经蚊子叮咬而传播给人的一种寄生虫病,夏秋季常见,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WHO优先关注的全球危害最重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疟疾流行,约32亿人受到疟疾传播的威胁,每年有3.5-5亿疟疾病例,直接导致100多万人死亡。
疟疾裂殖子
感染人类的疟原虫共有4种 :
在我国,间日疟原虫比较常见。
2、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疟疾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人传播的。一般来说,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间日疟和卵形虐13-15天,三日疟24-30天,恶性疟7-12天。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经商、旅游等人口流动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对我国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疟疾的流行特征
(一)传染源:疟疾病人、带疟原虫者。
(二)传播媒介:雌性按蚊(带子孢子者);
(三)传播途径:1、蚊叮咬皮肤;2、少数为输血;3、偶有经胎盘途径传播。
(四)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且免疫力短。
疟疾的流行
我国疟疾主要流行于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南部地区和安徽、河南、江苏、湖北等中部地区。
3、疟疾有什么症状?
典型发作 周期性发作 冷(1-2h)—热(4-6h)—汗 “三步曲”
冷(寒战期):突发,持续20~60分钟。全身颤抖、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
热(高热期):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以上,面色绯红、皮肤灼热;可伴全身酸痛乏力,头痛,但神智清楚。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持续2~6小时。
汗(大汗期):高热后期大汗,体温骤降,自觉明显缓解,仍感乏力,持续30分钟~1小时。
间歇期:间日疟和卵形疟:48小时
三日疟:72小时
恶性疟:36-48小时
严重并发症以脑型疟多见。脑型疟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昏迷,绝大部分由恶性疟发展而成,以儿童,特别是幼儿及无免疫力的患者为多见。预后凶险,治疗不当常致死亡。
常见的症状有昏迷、惊厥、去皮层僵直和呼吸加深、过度换气、换气降低常伴有眼球震颤和流涎、间歇性呼吸常伴有瞳孔对光的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以及视网膜出血、水肿、动脉搏动、静脉扩张和外周血管萎陷、乳头水肿等;大部分患者的体温达39℃~40℃,但亦有体温正常甚至偏低者,往往伴重度贫血和高原虫血症。
疟疾的诊断
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点的即为疟疾:
①血液中查检疟原虫;
②临床症状典型: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
③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4、得了疟疾,如何治疗?
当您有发冷、寒战 、高热、出汗等疑似疟疾症状时,需要尽快去当地疾控中心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通过血涂片检查可明确血液里有无疟原虫感染和明确疟原虫种类,疟疾治疗有特效药,只要按医生医嘱服药就能治愈。
5、我们如何预防疟疾呢?
预防和控制疟疾要点:
(1)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
(2)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方法为每月1次服用药物预防;
(3)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
(4)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5)加强防护,在蚊虫活动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活动时使用防蚊剂及防蚊设备。
预防疟疾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
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
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
2022年4月26日是第15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共创无疟世界”。
2022年4月26日上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党支部随同玉溪市疾控中心一起走进玉溪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服务窗口,玉溪高铁站、葫芦园农贸市场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此次活动以发放疟疾宣传册及宣传带为主,其内容包括:什么是疟疾、疟疾如何传、疟疾流行特征、疟疾有什么症状、疟疾诊断、得了疟疾,怎么预防、我们如何预防疟疾,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公务人员群众对疟疾的防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疟疾防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感染性疾病科 王巧凤 赵丽惠 赵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