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降低,甲流、乙流、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匆匆来袭,家里的老人小孩相继中招,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肌肉酸痛,乏力,鼻塞流涕,食欲不佳……哪哪都不舒服,反复吃药效果不佳,怎么办呢?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将流感等称为“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疫,无问大小,症状相似。”明代《瘟疫论》谓:“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中医认为此番发病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调、过度疲劳等致人体正气不足,肌腠不密,卫气的防御功能下降,恰逢风寒疫毒之气盛行,病毒“趁虚而入”,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肺卫失和,正邪交争,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
【常见证型】
(1)风寒袭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声重,清涕,无汗,咳嗽有痰。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散寒止痛
基础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等
(2)风热犯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未发热,咽痛,轻咳少痰,鼻塞,黄涕,出汗。舌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疏风散热
基础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风热感冒颗粒、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
(3)表寒里热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肢体酸痛,口渴。舌脉: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数。
治则: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基础方: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4)热毒壅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喘促,痰粘咯痰不爽,烦躁,口渴喜饮,咽痛。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则:清肺解毒
基础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等
【中医治疗的优势】
中医治病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体质辨证分型,区分寒热虚实,开方用药,并根据病情发展转归及时调整处方,最终达到“祛邪外出、阴阳平衡、脏腑调和”的目的。在辨证分型治疗过程中,不拘泥于上述几个证型,临床上往往病情复杂,寒热虚实兼夹,若热重者,加黄芩、知母等清热;寒重者,加紫苏、麻黄、桂枝等散寒;湿重者,加藿香、苍术、佩兰等芳香化湿;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茯苓等健运脾胃。中医药介入流感,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
【中医调摄】
(1)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生活调摄,气温下降,应适时添加衣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起居有常”,应按时作息,均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3)“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适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反复感染。
(4)《素问·上古天真论》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一种预防和促进身体恢复的方法。
中医内科门诊常见诊治病种:
【内科病症】感冒、咳嗽、鼻炎、急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肿瘤放化疗不良反应、睡眠障碍、偏头痛、脱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甲状腺疾病、代谢综合征)、汗证、痹证等。
【妇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盆腔炎性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产后回乳、乳腺增生等。
【儿科病症】小儿感冒、咳嗽、湿疹、消化不良、厌食等。
【外科病症】肛周湿疹、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等肛肠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科 /杨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