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外科系统>>麻醉科>>科室文化
玉医麻醉:迎风飞翔 筑梦未来
发布时间:2024-05-20

医院手术室是一个神秘而又庄严的地方,这里的气氛紧张而有序,这里的脚步匆忙而笃定,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关注病人生命体征,保障病人生命维持,为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帮助患者重获健康,重燃生命之光而全力以赴,是每一位麻醉医生的职责。

如果把医院比作一艘航空母舰,外科相当于战斗机群,而麻醉科就是平台和甲板,保障了每一次战斗机的起落,医院开展各种高精尖手术,都少不了麻醉科的保驾护航。

图片13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2023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急诊患者单操作孔下胸内巨大血肿清除术+胸膜粘连松解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效果显著,74岁的杨先生从入院时的氧饱和度约60%、口唇青紫发绀、低血压休克状态到康复步行出院,只用了11天。手术医生尹皓原在谈到成功救治病人的经历时说:“最应感谢麻醉科的鼎力支持!”

2023年11月,一名79岁的患者,因患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大量反流、冠心病三个疾病,任何一个疾病都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升主动脉瘤随时有破裂、猝死可能,是一枚“定时炸弹”,必须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3种重大心脏疾病。但患者年龄较大,手术风险高,麻醉的风险更高。在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心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这位高龄老人实施了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加冠脉搭桥手术,前者解决了升主动脉瘤与瓣膜大量反流的问题、后者解决了冠心病的问题,成功为老人拆除体内“定时炸弹”。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3天顺利出院。这样的大手术,患者在玉溪就能做并快速恢复,这不仅得益于玉溪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对于复杂心脏外科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也得益于医院麻醉科对高龄、重症冠心病患者的全方位评估和生命支持。

“心外科就是一个金字塔塔尖一样,怎么把塔尖放上去,基座得够宽广够结实,才立得住,否则是立不住的。麻醉科的全力支持,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底座。”心血管外科主任张凯这样说。

“每一项外科开展的业务技术,都有麻醉科的支撑,外科学科能力的建设更是离不开麻醉科,他们是幕后英雄。”医务部主任宫喜翔给出了这样评价。

图片14

玉溪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于1979年正式成立,1987年房屋面积1100平方米,手术室8间,医护人员21人(医生8人,护士13人),年手术量约2000台。期间完成了重症医学科和疼痛科的分科建设,成为一级临床科室(含手术室、PACU、急救复苏、无痛诊疗等)。至今,已拥有医护人员105人,手术间21间,麻醉恢复室床位12张,担负着临床麻醉、急性疼痛治疗、急救复苏、舒适化医疗方面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年完成手术量 18000台,无痛诊疗 20000多例,麻醉直接相关死 亡率控制在1/10万以下,麻醉安全性提升了100倍。2023年麻醉科获评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图片15

2022年,廖飞接棒医院麻醉科主任,正式担负起医院麻醉科发展的重任。20年麻醉职业生涯,承载了他的青春与汗水,记录了他的成长与成就,也参与和见证了医院麻醉科的发展与进步。

图片16

技术变革 让患者受益

近几年,玉溪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迎来技术发展新契机,科室紧跟麻醉发展前沿,开展了多项新业务新技术。

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该技术可以在穿刺过程中直观看到解剖结构,了解椎间隙宽度以及脊柱发育异常等特殊情况,避免暴露力穿刺导致损伤神经和血管等并发症。为肥胖、高龄、脊柱畸形等患者的椎管内麻醉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超声技术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之处,超声具有经济实惠、操作简单、可视化操作的优势,能够让麻醉医生更好地观察解剖结构,在直视下完成穿刺操作,从而提高操作的精确性,减少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

为了学习掌握这项技术,科主任廖飞带着科室人员,一边学习超声理论知识、操作规范,一边利用各个时间段进行现场演示、教学、分析总结。

短短几个月,科室的超声应用得到推广,成为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第三只手”,尤其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技术,为那些因为心肺功能不好的高龄患者提供了手术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气管插管困难气道:困难气道作为麻醉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是每一名麻醉医生均会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难题。科室针对困难气道的处理进行了系统化训练,熟练掌握盲探、视可尼、经纤维支气管镜、电子软镜、喉罩等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提高了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降低了医疗风险。

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为科室先进麻醉技术的引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这些技术的成熟应用,使玉溪市人民医院患者的手术安全得到更加有力地保障,减少了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图片17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一些不熟悉麻醉工作的人认为,麻醉医生的工作只是打一针就完了,其实不然,形象地说:一名好的麻醉医生,是由 40% 的内科医生、40% 的外科医生、10%的药剂师、5%的护士和5%的设备师“组合” 而成,他们不能说是全能,但至少可以说是多能。

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熟练应用麻醉机、监护仪,还有各种各样的监测仪以及无数的麻醉药等,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调节麻醉深度,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让患者舒适无痛地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要为手术医生创造最好的手术条件和环境。一旦发生危险的时候,要瞬间作出判断和决策。

“手术治病,麻醉保命;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其实,无论手术大小,我们麻醉医生对每一例麻醉患者都要高度重视,不能有半点马虎,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患者麻醉安全和手术成功。”廖飞经常在科室交班时叮嘱科室人员,并且以身作则。每次麻醉前,廖飞都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访视,认真判断病人能否承受手术创伤、失血和各种麻醉药品的干扰及打击,要打“有准备之仗”,将麻醉意外并发症降到最低。他深知麻醉安全高于一切,病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告诉麻醉医生:“核查是麻醉医生的基本功,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我们要严于麻醉中的每一个细节,患者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交给了麻醉医生,我们就要好好地守护住这份难得的信任。”

麻醉科医生李珍的记忆深处,一直有这样个画面:一名18岁男性患者,因胸部刺伤后2小时急诊入院,胸部CT示左肺挫裂伤伴左侧胸膜腔中大量积液,心包腔积血。医生考虑为心脏破裂,需要马上绿色通道送至手术室进行手术。麻醉医生立马做好准备,病人一进入手术间后立即开通静脉输液通道,实施基础生命体征监护,随后通过静脉通道推注麻醉药,进行气管插管,遂及时于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接通手术室里各类先进的设施设备,对病人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监测。术中积极联系输血科备血输血,时刻紧盯各个监护仪数据及手术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麻醉药 物、血液、晶体、胶体的输注速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这一过程中,麻醉医生一直时刻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直至患者手术结束。在大家齐心努力下,患者终于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最终得以康复出院。

这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抢救场景,记录着每一个麻醉医生的工作日常。有的外科医生常开玩笑说,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看到麻醉医生静静坐在旁边,而不希望看到麻醉医生忙碌的样子,因为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形,就说明患者有了不安全的因素,他们也会瞬间紧张起来。

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麻醉医生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在碰到需要手术的危重患者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第一时间准确判断、第一时间实施抢救。这些“第一时间”,最长可能就是几分钟,最短则只有几秒钟,术中麻醉医生无时无刻不在与死神争夺患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误,因为这是患者生命最后的底线。

图片18

麻醉科  宣传部/郝玉龙 黄靖 廖飞 董国清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