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工作中,儿童腹痛很常见,原因也很多,仅根据临床表现往往难以鉴别,超声无疑成了临床医生的首选辅助检查,为下一步临床干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但是,当超声报告提示脐周、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肿大后,家长又十分焦虑:“医生,这要不要紧?需要吃药吗?”
那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
肠系膜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肠系膜上。它们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肠系膜淋巴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和清除通过肠道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保护肠道免受感染。还能调节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淋巴液中含有许多营养物质和细胞,肠系膜淋巴结能够过滤淋巴液,参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细胞转运。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如感冒、肠胃炎等病毒性疾病,常引发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肿大。
细菌感染:如急性阑尾炎、肠穿孔等,细菌感染可引起淋巴结增生、肿大。
过敏反应:某些食物或药物过敏也可能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导致肿大。
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等,也可能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增大。
今天主要分享两种常见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1.反应性增生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就是反应性增生。
什么叫反应性呢?淋巴结本身并没有问题,因为肠道或肠道外疾病的感染,或者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刺激淋巴结反应性肿大。
这种淋巴结肿大具有自限性,原发病好了以后这种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和肿大就会恢复正常。也就是说,虽然会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些不适(恶心、呕吐,甚至腹痛),本身其实不是种疾病!这种情况,往往化验单里没有细菌感染。
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症。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其屏障功能差,因此病毒、细菌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用彩超诊断的标准为:在同一区域肠系膜探几个以上淋巴结回声,长轴直径>10mm或短轴直径>5mm,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即视为淋巴结肿大。
患儿通常会表现为腹痛、腹泻和呕吐。腹痛部位及压痛位置不固定,多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痛性质不一,可表现为阵发性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而小朋友又不善于表达,且两次腹痛之间患儿感觉良好,故而及早行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防止疾病的误诊,有助于正确处理病情,指导治疗,提高疗效。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自限性疾病,无需手术,多数患儿腹痛在1-4周自行缓解,确诊后予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可治愈,预后良好。
超声影像科/周媛